六集政論專題片《法治中國》8月18日上線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,專題片以磅礴的氣勢、深刻的理論、生動的事例引發(fā)了社會強烈反響,鼓舞了民心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(zhàn)略布局不斷深化,全面依法治國的理論實踐不斷進階,全面依法治國的實效成果不斷顯現(xiàn)。這五年里,法律的作用不斷被強化,“法治”的理念反復被重申,充分體現(xiàn)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,帶領全國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決心和戰(zhàn)略設計。
時代呼喚法治,人民期盼法治。這是我在觀看19日晚播出的第二集《大智立法》時最強烈的感受。法律的職責是定紛止爭。中國是在一個有96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、13億多人口的大國執(zhí)政,地域遼闊、民族眾多、國情復雜的大國。我們國家的法律要能在基層站穩(wěn)腳跟,解決實際問題,洞察民眾疾苦,就必須更加接地氣,更加符合我國的國情和文化傳統(tǒng),更加符合社會發(fā)展和人民意愿。
法令行則國家治,法令弛則國家亂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什么時候重視法治、法治昌明,什么時候就國泰民安;什么時候忽視法治、法治松弛,什么時候就國亂民怨”。換言之,依法執(zhí)政、依法行政、依法辦事是治國理政的關鍵。抓住這個關鍵,抓好這個關鍵正是我們黨該做的。身為黨員,身為公職人員必須帶頭學法、懂法、守法、用法,率先垂范,沐浴在法律的陽光之下履行職責。
同時,法治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幸福保障,讓法律充滿人文關懷,使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安全幸福;讓司法成為公正的代名詞,使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能感受到公平正義;讓守法成為每一個公民的自覺,使人民群眾在社會活動中能感受到法治帶來的好處。唯有如此,才能凝聚全社會的共識和力量,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。
待到法治昌明、正義可期,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日還會遠嗎?